“四史”知识题库
卷号:(3)
试题
改革开放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将我军优良传统精辟概括为( )。
A.“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服务人民”
B.“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
C.“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D.“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答案:C
2、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
A.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调整经济结构
C. 变革相关制度
D. 加快技术创新
答案:A
3、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亿万农民彻底告别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多年的皇粮国税。
A. 2500
B. 2600
C. 2700
D. 2800
答案:B
4、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 )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改善民生
B. 社会稳定
C. 扩大就业
D. 深化改革
答案:A
5、2009年7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以( )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务求实现“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
A. 党政分开
B. 转企改制
C. 政企分开
D. 政事分开
答案:B
6、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 )的目标初步实现,( )的笼子越扎越牢,( )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A. 不敢腐 不能腐 不想腐
B. 不能腐 不敢腐 不想腐
C. 不想腐 不敢腐 不能腐
D. 不敢腐 不想腐 不能腐
答案:A
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是( )
A.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B.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扩大内需
D. 实施乡村振兴
答案:B
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是( )
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 新发展理念
D. 推动高质量发展
答案:C
9、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 )
A. 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B. 推动高质量发展
C.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 扩大内需
答案:D
10、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失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 )。
A.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 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答案:A
11、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目标的核心是( )
A. 听党指挥
B. 能打胜仗
C. 作风优良
D. 世界一流军队
答案:B
1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其中摆在首位的是( )
A. 政治建设
B. 思想建设
C. 组织建设
D. 作风建设
答案:A
13、40多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以此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将这场伟大觉醒引向更高境界。全民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B.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C.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D. 释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答案:A
14、有关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去产能、去库存
B.去杠杆
C.降成本
D.补效益
答案:D
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A
16、( )年,9月7日、10月3日,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A. 2012
B. 2013
C. 2014
D. 2015
答案:B
17、(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A. 以人民为中心
B. 实现共同富裕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实事求是
答案:C
18、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C. 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 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答案:A
19、( )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 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七大
C. 党的十八大
D. 党的十九大
答案:C
20、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 )。
A. 经济体制改革
B.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 政治体制改革
D. 制度创新
答案:B
21、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系统晚上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其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 )
A.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B.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C.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D.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B
22、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的世界。
A.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公平正义
B.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公平正义、清洁美丽
C.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D.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公平正义、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答案:C
23、(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A.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B. 发展现代农业
C.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D.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B
24、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 )重大的农村制度变革。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答案:C
25、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国际影响力领先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D. 综合国力前列
答案:C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文献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
27、习近平强调国防和( )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A、 军队
B、 物质
C、 人民
D、 文化
答案: A
28、我国坚持在( )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
C、 合作共赢
D、 互惠互利
答案: B
29、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
A、 中共十九大
B、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十位次会议
C、 十九届三中全会
D、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答案: D
30、“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句话是以下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答案: D
31、1987年十三大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几点?()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 D
32、目前,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印度
答案: B
33、()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A、 装备现代化
B、 队伍思想建设
C、 军民融合发展
D、 军事体制改革
答案: C
34、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
A、 阶级斗争
B、 生态建设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答案: C
35、科学发展观是()提出的。
A、 邓小平
B、 胡锦涛
C、 习近平
D、 刘少奇
答案: B
36、2017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43次集体学习。
A、 十六届
B、 十七届
C、 十八届
D、 十九届
答案: C
3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主要有几点?()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 C
38、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 )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A、 和谐
B、 美丽
C、 发展
D、 改革
答案: A
39、“两头小,中间大”的阶级状况中的“中间”是指:()
A、 无产阶级
B、 大地主
C、 大资产阶级
D、 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 D
40、201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978年,( )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一大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三大
答案: C
4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A、 坚持一个中国是核心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没有军事权
答案: D
4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
A、 十六届三中全会
B、 十五届四中全会
C、 十五届五中全会
D、 十六大
答案: D
43、下面对于独立自主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C、 也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策时的鉴定决策和信念
D、 这要求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
答案: D
44、强调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国家的是()。
A、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B、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C、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D、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答案: C
4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方面?()
A、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B、 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C、 加强文化渗透,输出中国发展模式
D、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关系变革方向
答案: C
46、江泽民在哪次会议上把党的建设称为“新的伟大工程”?()
A、 十四届一中全会
B、 十四届二中全会
C、 十四届三中全会
D、 十四届四中全会
答案: D
47、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几个方面的目标?()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答案: C
48、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是( )。
A、 群众路线
B、 民主集中制
C、 集体领导制度
D、 理论学习
答案: B
49、(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答案: D
5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
A、 以人为本
B、 全面发展
C、 协调发展
D、 统筹兼顾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1、裁减军队员额,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包括( )
A.压缩规模
B.精简机构
C.调整编组
D.改革体制
答案:A,B,C,D
2、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对治理整顿内容的调整内容( )
A.延长治理整顿的时限
B.扩大治理范围
C.以整顿为主以治理为辅
D.充实和调整了治理整顿的任务和主要目标
答案:A,D
3、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后,党提出的外交战略策略方针包括( )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C.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D.有所作为
答案:A,B,C,D
4、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两个重点是( )
A.开展睦邻外交
B.扩大对外贸易出口
C.增强国际话语体系
D.积极主动,努力打破西方“制裁”,恢复和稳定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答案:A,B
5、城市企业改革内容包括( )
A.推行合作制改造
B.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C.试行企业破产制度
D.在企业内部,进行以实行厂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答案:B,C,D
6、农村改革中1986年农村工作总要求有( )
A.落实政策,深入改革
B.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C.组织产前产后服务
D.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答案:A,B,C,D
7、198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 )
A.党政分离
B.缩减人员
C.权力下放
D.精简机构
答案:A,C,D
8、1978年9月5日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三个转变”指( )
A.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
B.从那种不计经济效果、不讲工作效率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C.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
D.把决策力转到中央和领导干部身上来
答案:A,B,C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实行十六字方针(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答案:A,B,C,D
10、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新“八字方针”( )
A.巩固、完善
B.补充、扩大
C.调整、改革
D.整顿、提高
答案:C,D
11、“四个全面”具体内容(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A,B,C,D
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其中“三去”是指( )
A.去成本
B.去产能
C.去库存
D.去杠杆
答案:B,C,D
13、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法正确的是(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战略
答案:A,B,C
14、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 )等逐步展开,全国呈现出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蓬勃景象
A. 财税体制改革
B. 投资体制改革
C. 住房改革
D. 国有企业继续改革
答案:A,B,C,D
15、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实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 )现代化
A.工业
B.农业
C.国防
D.科学技术
答案:A,B,C, D
16、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原则
D.坚持共同富裕原则
答案:A,D
17、“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与革命的不同体现在( )
A.条件不同
B.目的不同
C.形式和手段不同
D.内容和目的不同
答案:A,C,D
难易程度:易
题型:多选题
18、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 )
A.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 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C.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答案:A,B,C,D
19、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指( )
A. 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B. 改革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进行的根本性改革
D. 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其优越性
答案:A,B,C,D
20、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正确认识,这些认识包括( )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立性的,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适应的特点
D. 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答案:A,B,C,D
21、2008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 )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A.忠诚于党、报效国家、
B.热爱人民、献身使命
C.崇尚荣誉
D.作风优良
答案:A,B,C
难易程度:难
题型:多选题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指( )
A.归属清晰
B.权责明确
C.保护严格
D.流转顺畅
答案:A,B,C,D
23、区域协同发展总体战略体现了( )新局面
A.东中西互动
B.优势互补
C.相互促进
D.共同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答案:A,B,C,D
2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B.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A,B
难易程度:易
题型:多选题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C,D
三、判断题
1、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到2002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答案:对
2、1991年12月23日,李鹏在国务院第12次全体会议上宣布:治理整顿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答案:对
3、“七五”目标的胜利完成意味着党的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答案:对
4、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环节。
答案:错
难易程度:中
题型:判断题
5、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序幕,开始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答案:对
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答案:对
7、坚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三大的一个“基调”,也是党的十三大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
答案:对
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答案:错
9、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改革开放决策和在全会之后强有力地贯彻实施这一决策做了各方面的重要准备。
答案:对
10、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逐渐减少。
答案: 错
四、简答题
1、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指的是什么?
答案: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为什么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
答案: 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习近平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史是什么
3、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毛泽东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括间接的因素。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转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逆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已经渡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 这个说法有误。(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又决定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之所以说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