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乡村振兴与研学相融合的建议
大冶代表团 陆珍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村落通过不断发掘自身特色旅游资源,将学校的研学教育实践与非遗民宿、绿色生态、冰雪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探索出各种创新发展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学旅游在农村地区也逐渐兴起。
自2016年黄石市开始推广研学旅行工作,黄石市已累计有2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过研学旅行,黄石矿博园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大冶龙凤山庄则是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当下“研学+”的模式为:研学+地质、研学+矿冶、研学+非遗、研学+红色、研学+生态,具体研学路线如下:
序号 | 研学模式 | 地点 | 备注 |
1 | 地质研学 | 枫林地心大峡谷、雷山风景区、黄石矿博园、黄石地质博物馆 | |
2 | 矿冶研学 | 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黄石市博物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劲牌工业旅游区 | |
3 | 非遗研学 | 西塞神舟会、刘小红刺绣艺术馆、大冶石雕、阳新布贴艺术、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 | |
4 | 红色研学 | 黄石工人运动史展览馆、龙港红军街、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红三军团旧址、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大冶兵暴旧址 | |
5 | 生态研学 | 卡乐星球恐龙水世界、仙岛湖、天空之城、滴水涯景区 |
据调查,大冶市有10个乡镇,阳新县有16个镇,涉及到乡镇的项目少之又少,我市在乡村振兴与研学融合、产业赋能方面还未形成规模和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研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乡村是开展高质量研学的重要空间。乡村振兴不断深化发展,未来研学可能会有更多创新模式,如研学+劳动教育、研学+自然科普、研学+荒野生存等。可以结合自然教育,进行田园探索、时令蔬菜采摘、农作物种植、施肥、生长、收获,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农业劳作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农业劳动生产产物或者就地取材,进行一些手工体验活动,如陶艺、纺织技术、植物扎染、稻草人制作等。
因此建议:一是市教育局可以通过实地考核、综合评定等方式入选一批乡村振兴+研学教育基地项目,将大冶市、阳新县所在辖区内具有特色的乡村研学基地纳入2024年黄石市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在黄石地区宣传并推广,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到乡村研学热潮中来;二是各乡镇要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特定的自然生态本底资源、建筑特色、消费群体,根据区域属性进行规划和建设,打造出带有地域特色主题的研学基地,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乡村研学中脱颖而出;三是聘请复合型师资团队带队研学,研学是“学”与“游”的有机组合,其核心在“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有统筹旅游路线的能力,又要拥有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出好的效果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