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轻教师负担的建议
高汉雄
基本情况:
当前,“双减”政策深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认可,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学生的睡眠时间增加等,成效明显。
但教师的工作压力却日渐增大,早到晚归还有午托,教师的工作时间无限拉长。同时,中小学教师工作不合理负担日渐严重,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各种调研、统计、信息采集、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活动多头重复、入校随意,基层学校和教师填表报告应接不暇。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随意抽调教师,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活动。这其中,既有必要的非教学任务必须由教师完成,也存在部分非必要的教学任务给教师增添了“额外负担”。
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屡见报端,表面上体现为广大教师承担了与教育教学科研不相干的事务,疲于应付、忙于琐事,但从根本上反映了当前在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理顺现代学校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建议:
1.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师投入双减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暂未实现由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统一提供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段本应由政府保底保障,但主要采取的是收取学生家长费用的方式进行保障,导致经费保障存在困难,收支标准混乱,不同阶段教师收入存在较大差异,给教师队伍稳定带来隐患。
2.从制度上落实基层减负。政府相关部门应明确基层减负的硬杠杠。教师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教师队伍占据事业单位人员半壁江山,有关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报道时有出现,成为广大基层教师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刚性政策,加强教师统筹管理中的一系列机制性问题,有利于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弘扬尊师重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抓住关键环节。教师工作负担来源广,渠道多,减轻教师负担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要抓住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等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开展重点治理、优先治理。
同时呼吁社会各界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积极回应基层一线教师热切期盼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