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黄石教育局官方网站!

中共黄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黄石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

来源:黄石市教育局 作者:  时间:2023-02-20 17:25

    

市 教 育 局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教育质量、维护安全稳定”三项职责,各项工作稳中推进,持续向好。重点做到“七个坚持”

(一)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1.完善党对教育的领导机制。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育工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专题研究“经费保障、绩效审批、校园招聘、职评改革、校外监管、内设机构”等教育问题,把教育重点项目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定期督办,并将“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教育投入、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双减’落实”等教育重点工作纳入对县党政主职年度考核体系;建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瓶颈问题,整体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2.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充分运用量质化考核结果,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的选人用人、考核评价机制和导向,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组织开展直属学校(单位)干部调研,推荐提名59名优秀年轻干部,建立三级干部人才库(校长库、优秀年轻干部库、可提拔重用后备干部库),形成干部梯次培养选拔机制。协助市委组织部调整市管干部8人,组织选拔重用正科职干部13人,免职18人,直属学校和单位班子年龄、学历、能力结构大幅优化。组织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年轻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制定《关于黄石市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对88所中小学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各县(市、区)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了今年20%的目标任务。

3.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同频共振,党群共建,依托“职工书屋”等阵地,开展党建学习、业务学习活动,不断打造新时期书香型、学习型机关和学校。全面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举办中学(中职)团干部培训班,全市135所中学(含中职)100%出台改革方案、建成团校,积极推进团员教育机制、经费保障等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联合团市委、市关工委等部门大力开展“中学精品团课”、“六一”走访慰问、“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中华魂”(中华好家风)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持续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政治引领和实践锻炼。市教育局关工委被授予2023全省“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4.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质量在一线、管理进课堂”活动,印发教育系统五个“如果我是”、下基层“八个一”工作指引,摸排梳理形成第一批14个问题清单,第二批3个问题清单。截至11月底,领导下基层212次,收集问题178个,解决问题162个。组织召开教育系统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暨“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印发清廉学校示范点建设标准清单,开设清廉学校建设“书记讲坛”和每月“清廉学校”建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开办10清廉学校建设—“书记面对面访谈”,推广清廉学校建设系列访谈节目20余期,征集清廉学校建设优秀案例20余例。

5.做好市委第二轮巡察迎检工作。一是加强与市委巡查组沟通联系,根据巡察组相关要求,组织巡察工作汇报会议,向市委巡察组汇报近五年党组工作完成情况、组织人事、纪检等方面情况;组织好巡察谈话工作,展示教育系统良好风貌。二是根据市委巡察组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资料,截止目前已报送6批材料至市委巡察组。三是完成了选人用人、意识形态、统一战线专项检查,规范台账资料整理。四是根据市委巡察组要求,认真撰写局党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不断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经费政策要求,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63.8亿元,较上年增长18.9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经费投入50.4亿元,较上年增长8.62%。严格按照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下达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61万元,专项用于我市3所特校实施改善办学条件项目。

2.加大学位供给,改善办学条件。制定了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的相关实施方案,建立专班推进、“一把手”周末跑工地现场办公、业务科室和专职督学双线督办、月度通报、奖惩挂钩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在《黄石日报》季度通报公示各地推进市政府“十件实事”新增学位和全省“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截止目前,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新增学位的19个公办园学位扩充项目,已全部完工;34个全省“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完成一期建设,中高职学生11187人在新校区上课。

3.推进义务教育,助力优质均衡。落实《黄石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确定了优化布局、改善薄弱环节、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四项主要任务。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题研究会议3次、政策研究学习会议1次,开展专项督查2次,对1个县约谈、问责。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联体建设,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以来创建省级“教联体”试点学校5

4.服务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上线黄石市模具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58家黄石模具企业入驻,接入工业互联网APP数量达89个,平台企业的生产管理效能提高30%以上。职教集团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备忘录,合作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PCB课程标准和教材。坚持优化专业布局,对18个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新建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8个工科专业,为黄石四区N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与有色、华新、新冶钢、劲牌、东贝等52家本地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11个产业学院,开办订单班、试点现代学徒制,结合“我选湖北 留在黄石”,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场招聘,2022年在黄高校毕业生留黄率达到19.5%,其中湖北工程职院毕业生留黄率达到38%

5.聚焦招生入学,确保公平权益。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入学程序和材料要求,全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均使用平台报名登记、入学资料审查、公布录取结果。简化入学材料,就近就便安排430余名插班生进入义务段学校就学保障2.3万名随迁子女在我市公办学校就学,协调60余名军人、消防救援人员、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优质学校。建立兜底资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救助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截至目前,共发放助学金7657.02万元,资助学生11.06万人次,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今年秋季入学,基础教育实行平台化、网络化、公开化招生,按照“两为主”(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妥善安排随迁子女入学2人。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德育创文深度融合,弘扬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想品德、节能环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国复兴有我、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推普周等各类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举行环保创意作品大赛、《中小学生》手抄报、喜迎二十大主题征文等多项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落实课程标准,强化体美劳教育。制定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春秋两季开学检查,督促各地各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制定黄石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体育、美育”三个实施方案,开展劳动教育新课标培训,举办文化艺术展演和劳动技能大赛,深化体教融合,启动“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动。在全省黄鹤美育节中,我市中小学生获得17个一等奖。

3.加强安全教育,促进健康成长。2022年召开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3次,将心理健康纳入责任督学督导检查事项,指导各地各校建设“德育加油站”等心理健康辅导室,基本完成全市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档,与高校联合组织心理健康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参与教师1.6万人次。从20221月起,联合市电视台每月开设“好家长课堂”线上家长会,开设《家庭成长计》《安全小课堂》《心灵加油站》和《多彩时光》等四个小板块,引导家长了解孩子、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拍摄近视防控宣传片,组建近视防控宣讲团,开展宣传教育月活动和全国爱眼日活动,22.40万师生家长参与

(四)坚持教育质量核心意识

1.靠前指挥,向课堂要质量。在教育系统开展“质量在一线、管理进课堂”活动,要求教育行政机关全体干部、教研员到联系学校调研情况、推门听课,并明确规定听课(调研)节(次)数。目前,相关人员共到学校调研36次,听课206节,进行问卷调查8832人次,反馈问题58个,下发《工作提示函》7份。为提升薄弱高中教育质量,组织了教育教学专题调研,并召开了教育教学提升专题会议。

2.依进论出,向教研要质量。召开高中教学质量分析专题会议,按照“依进论出、尊重实际、鼓励增长”的原则,以高中生源分布情况为依据对各地各校高考目标进行了再明确。同时,开展全市高中教师“赛解题”活动,全市45周岁以下的高中各科教师、教研员,与学生一起参加了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9月高三起点考试,成绩全市排名,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以考促学,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激情。

3.建章立制,向管理要质量。制定了《市教育局关于尊重教育规律,向管理要质量的指导意见》等5个深入推进“质量在一线 管理进课堂”活动的文件,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具体等多维度、多层面,对学校教育教学怎么管、高三年级怎么抓、教科研怎么搞、领导干部怎么带,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教育质量提升。

4.完善体系,向评价要质量。以中、高考改革为契机,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制度,将省重点高中录取到校指标从40%提高到50%,招生政策向农村薄弱初中学校倾斜,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以考试评价为枢纽,先后制定初中英语听力口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方案,倒逼教学改革。

(五)坚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1.落实“双减”,促进多元发展。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22家,压减率96.12%清理整顿证照不全机构163家,资金监管率100%,通报机构违规情况107条,协调退费3.35万元。建立机关、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开展质量提升专项督导。在校内,全面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全市提供课后服务学校实现全覆盖,学生参加率100%。持续开展阅读节系列活动,开展小学作业设计大赛,指导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以“体育、艺术、科技”为主线,提供“菜单式”社团活动,开发了中国舞、啦啦操、书法、古筝、围棋、戏曲、茶艺、机器人等50余门校本课程,打造素质教育演练场,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

2.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严格落实两个占比,下辖六个县)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均未超过15%,全市民办学校占比为4.88%,达到省级5%以内要求。以黄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黄石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完成全市所有25所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名称规范清理工作将推进党的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办学章程,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落实“公民同招”。

3.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投入5000万元用于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优化信息系统4个,数字化功能室100余间,终端4000余套;持续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数字化场景应用,培育融合创新应用案例30多个;持续开展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共开展活动、培训、比赛等18项次,累计参与20000多人次;坚持常态化网络安全监管监测开展网络安全渗透3次,调研和督查5次,发现隐患(问题)44个,整改44个,约谈3开展信息系统等保测评1次,新增网络安全相关规章制度2份。

4.全面开展教育专项治理。加强教材教辅读物监管,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开展问题读物排查3次,清理下架图书397册。开展食堂服务保障学生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补缴和清退资金282.1万元,追责问责40人次。整治义务教育“重点班”、高中教育“掐尖”、招收复读生借读生等违规办学行为,查处违规招生学校2所,清退违反学籍管理规定人员50余名。对宣传、炒作考试状元和升学率等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和提醒谈话。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修订完善实习管理规定,组织专项培训,建立责任险+商业险双保险机制,督促各校严格遵守1个“严禁”、27个“不得”。

坚持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1.坚持联防联控多病共防。全市中小学聚焦新冠疫情防控、多病共防,形成了季节性传染病常态化校园联防联控、预警吹哨的良好机制。开展了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桌面推演活动,相继在国庆前后、高校开学、大型教育考试等重要节点开展风险研判组织8171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湖北省疫情防控知识线上大培训。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核酸混检达到747.5万人次,实地督查学校、幼儿园400多次,下发“问题交办通知”100余份,发布暑期、五一、清明、国庆等重点时间节点工作提示10份。着力推动中小学校卫生室建设和校医配备,全市中小学校医配备达到93.23%卫生室建设比例达到100%。全市中小学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2.落实安防责任加强综合治理。校园安全责任意识和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同比去年大幅下降。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出台了《黄石市校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格执行校园安全“一票否决”制度,严肃追责问责。部门联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每季度进行专项督查,市级全年共检查学校100余所,排查隐患问题50。形式多样开展防溺水工作学校落实“六个一”安全教育,水域落实“四个一”防护措施,村组落实“四个一”工作专班,发放《防溺水告家长书》3120余万份,组建4个市级防溺水工作督查专班,69月份坚持每周开展防溺水督查,检查乡镇(水域)120排查问题80余个。开展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成立黄石市专门学校(黄石市启航学校),目前在校生79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培训1000余场次,组织全市140余名法治辅导员在湖师大集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实践培训。

3.加强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全市各校四个100%基本达标,校园安全防护设施明显加强加固、加高校园围墙,升级和强化校园防冲撞设施,在保障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前提下,全市学校三楼及以上建筑防护网安装基本完成,临空窗户限位器安装完成率100%心防、阵地防、环境防、机制防的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创建市级“平安校园”40所,省级“平安校园”8所。

4.全力维护稳定化解风险。完善信访维稳工作制度,针对重点群体、事项,实行“一案一策一专班”包保工作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落实包保责任,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排查涉教重点人126,处理信访件382件,未发生非访事件

坚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1.推动综合改革实验区扩面提质。完善实验区制度建设,拓展高校教师基层工作站由5个增至7个,基地学校与高校教师团队签订实践项目共18个;黄石名师驻高校工作站入驻名师从19名增至25名;发挥湖师大师训基地资源优势,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务课程(1.5万名教师在线学习)、组织全市630名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骨干教师及管理者集中研修,评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138项。组织540名湖师大实习生在21所基地学校开展教育实习,开发《黄石市中小学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标准》;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2022年中小学教师参与学历提升共171人,其中专升本103人,教育硕士68人。培育教师教育新成果,我市中小学申报湖师大2022年“教师教育开放基金”项目7项、“教学研究改革”项目6项,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法。

2.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完善全市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形成市级部署、县市区推进、分级管理的培训管理机制。出台《黄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行动计划(2022—2025年)》,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十大工程”。争取市级培训项目资金218万元,开发《黄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启动市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实施市级培训项目18个,培训达41613人次。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乡村首席学科教师跟岗培训,启动乡村教师教学智能助手应用试点,立项《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省市级课题研究。

3.完善教师补充机制。通过调剂补充和“空编全补”的方式优先保障教职工招聘用编需求,今年共启编870名,较2021年增加100名,增幅达13%。向省委编办积极争取下达我市一次性过渡教师编制4748个,实现历史性突破,计划三年内实现缺额全补。打通教师招聘渠道采取自主招聘、定向招聘、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多元化方式招聘补充教师。黄石一中、黄石二中、黄石三中为自主招聘试点学校,今年共招聘9人。全市共招录补充新教师1510其中,直属学校招聘教师84人,县市区共补充教师1424人。

4.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各县(市、区)依托教联体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内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力度2022年,各县(市、区)超过10%的教师进行了轮岗,70名教师赴阳新乡镇学校支教一年,阳新县和开铁区共有95名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讲学计划。

5.保障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负担。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长效机制,地方财政足额保障。严格落实乡村教师专项补贴,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保障农村教师生活待遇有效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有待改善。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规划调整还要持续发力,黄石三中、楠竹林小学、沿湖路小学、闸口小学、鹏程中学等部分中小学校校舍面积和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均衡发展需要,有些乡镇寄宿制学校寄宿条件、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套设施等办学条件还存在短板。大冶湖核心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还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五育”发展还有差距。创新德育、提升智育、强化体育、擦亮美育、补齐劳育保障不够,对标新中考、新高考改革需求有一定差距。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学生体育技能训练不够。

(三)教师结构性不足依然存在。短期内体育、音乐、美术等术科专任教师不足,部分学校课后服务主要沿袭作业辅导,兴趣类活动开展不够,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产教深度融合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处于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学校教育侧重以理论能力为主,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合作项目仅局限于“订单”“冠名”之类的培养方式。校企合作广度、深度还需进一步挖掘和探究,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某些特定教学环节上还需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契合度有待提高,高校和中职毕业生当地就业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生源和毕业生外流情况有待进一步遏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尚要提升。

(五)校外培训整治需持续发力。“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培训仍有刚性市场需求,少数教培机构转入“地下战”“游击战”,无证无照、有证无照机构取缔存在较大难度,缺乏强制措施,清理整顿行政执法力量有待加强。

(六)家校社合力不够。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当前我市在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方面还存在不足,各方责任需进一步厘清,沟通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协同渠道需进一步畅通。

三、2023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

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巡察整改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活动,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奋进全省第一方阵,成为具有黄石鲜明特色的鄂东区域教育中心。

(二)工作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坚持公平公益,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不断提升现代化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质量核心,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各地各校围绕提质增效聚力发力。坚持教育优先,用好用足各类政策和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重点工作。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1.实施教育党建引领行动

1)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教育系统基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全面加强。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2)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在黄高校建立健全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选优配强直属学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层分批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年轻后备干部培训。

3)落实巡察问题整改。对市委巡察组反馈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狠抓落实,画好“时间表”、明确“任务田”、签好“责任状”,全力推动各项整改见底见效。强化巡察成果综合运用,既要“及时查”“当下改”,更要着眼治本、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个性问题一改到底、共性问题系统整治,切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4)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定期召开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分析研判当前存在的意识形态风险点,明确具体的化解措施和整改时限。开展师生信教情况排查,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

2.实施教育教学提质行动

1)推进各学段教学提质。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和幼小科学衔接实验,通过示范督导评估,提升科学保教水平。推进“教联体”建设,召开现场工作推进会,遴选一批市级示范点,发挥重点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3个示范性“教联体”。实施高中教育提质行动,分层开展质量提升培训,强化分类发展指导和日常教学管理,推动多样发展。优化中高职专业设置调研及调整工作,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提高就业率和留黄率,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制定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发展。

2)稳妥推进中考改革。指导完善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考试制度,做好全省统一命题准备,确保黄石市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改革的全科开考。稳妥实施五科机考新模式,规范化、标准化执行好物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探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完善招生录取制度,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管理,持续推进重点高中分配到校招生计划,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减少和规范考试优录加分。强化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宣传,召开中考改革推进会,推动考试改革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3)加强质量监控指导。常态化开展“质量在一线、管理进课堂”活动,组织现场集中评价反馈,诊断教学质量薄弱环节,指导学校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开展备考视导调研工作,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引领作用,深入课堂开展视导诊断,定期召开高考备考工作例会,会诊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校科学备考。加强质量监控评价,坚持初高中起点监测,建立完善基础教育质量数据库,提升教研教改精准度。指导黄石港区做好国情调查。

4)支持在黄高校建设。持续推动高职教育“双高”发展,建立与黄石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学科。支持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申办职业本科,支持湖北师范大学创建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和博士点授权单位建设,支持湖北理工学院专业硕士学位点授权单位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及新校区建设,支持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建设省内一流民办本科高校。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黄石创建研究院、实验室和孵化基地。

5)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系统、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信创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数字化融入教育全业务、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数字化意识,培养数字化思维,提高师生、管理者数字化应用能力,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

3.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

1弘扬优秀师德师风狠抓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实,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加大各级各类优秀教师选树力度,加大学科带头人培育精度,营造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两站双基地一定向一提升一智库”建设扩面提质,加强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推动师范生职前培养和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按照“一年建示范、两年成体系、三年树标杆”的工作目标,汇集实验区建设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健全教师发展体系。落实教师培训重心下沉的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加强县(市、区)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服务区域内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在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上,建立省级统筹引领、区域协同管理、个人自主申请、多方联动发力的共同培养机制,强化四方责任,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动各级政府参照当地教师工资总额与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将县域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4.实施教育资源扩优行动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根据《黄石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统筹推进政府“十件实事”、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各类教育项目建设,新改扩建磁湖和乐幼儿园、十六中临港学校、大冶城东新建学校(高中部)等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1.25万个。加快推进楠竹林小学、鹏程中学、黄石三中、大冶中等专业学校、阳新职教园等22个学校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力争项目早日完工投入使用,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2)持续推进“三争”工作。进一步梳理国家政策与资金投向,继续加大跑省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对上“三争”有关工作,确保教育领域“三争”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一所国际学校在黄办学。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校友招商活动。

3)加强财务审计管理。组织全方位财务管理培训,健全完善财务、项目管理等各项制度,围绕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多形式的监督检查,强化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大财务管理行为监管力度,同时抓好审计反馈问题的整改,切实规范直属学校(单位)财务管理,使教育经费使用更合理、更规范、更科学。

5.实施核心素养提档行动

1)推进“双减”工作。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全面加强“五项管理”,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引进优质校外教育培训资源,创建特色团队、品牌团队,创新课后服务内容与提供方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强非学科培训监管,强化教育与行业主管部门共治共管,完善校外培训执法体系,补齐治理弱项,严查隐形变异,巩固治理成果。

2)增强德育工作实效。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模式,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四史”教育,推进“五个思政”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组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音美等课程。引导各中小学依托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评选健康促进学校、近视防控示范校10所以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升我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组织中小学生合唱展演和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艺体赛事活动8次以上,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美育、体育水平。

6.实施教育生态优化行动

1推进依法治教。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规范“双随机一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全面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建设,规范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运行机制。完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落实“公民同招”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和治理,督促各县(市、区)指导培训机构在监管平台开通支付,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于2023年全部移交到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做好特殊群体管理服务和矫正工作。

2强化校园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演练。对校园安全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校车司机及随车照管人员、保安员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持续开展校园安全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督导检查及食品、校车、消防、校舍、防欺凌、防溺水安全专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安全预防体系,抓好六类学生摸排,针对性建立一生一档一案一专班,开展重点学生关心关爱及疏导干预。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批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3)加强资助管理。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压实属地责任,做好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加强防流控辍,做到应助尽助,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6-15周岁)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不失学辍学。

(四)保障措施

1.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制定以“党建、质量、安全”为重点的“责任、任务、效果”三个清单,健全年度主要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督导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坚持将“规划、投入、项目、编制、安全”等五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地考核体系,高位督导。争取进入全市考核社会类前三名。

2.完善全程督办机制。坚持实行周例会、月总结制度,对重点工作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备案监督、清零销号”的督办制度,对因履职不到位导致工作进展滞后的分类提请挂牌督办,确保重点工作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3.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优化直属高中党政主职绩效分配方案,突出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领导干部、教师业绩评定、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全体教职工创先争优。

     22